南航封杀去哪儿,为何只有三天?
只封三天管用吗?
去哪儿被南航解封了,但一些网友关于机票差价的维权,却仍在进行中。
这是因为,在去哪儿购买机票的网友,可能会遭遇平台“加价大法”,导致平台支付金额,高于票面实际价格;飞猪、携程、同程等OTA平台,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除了偷偷加价买机票,各家OTA平台为了利润,还可能倒卖里程积分票,或者私自修改旅客行程;遭遇侵权的旅客在维权时,仍可能被OTA平台戏弄,得到虚假的“退一赔三”。
各家OTA平台,如此明目张胆,似乎源于旅客的普遍疏忽;而来自航司的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则因为对OTA平台的依赖。
为此,各家航司也在努力突围,联合抗敌、修炼内功双管齐下,来应对各家OTA平台,越发嚣张的做法。
这样看来,关于机票销售的渠道争夺,航司与OTA平台之间,暂时还分不出胜负;双方斗而不破的状态,未来还会持续很久。
票价怎么变了?
南航封杀了去哪儿,但是期限只有三天。
4月18日11:00开始,南航暂停了去哪儿的机票销售资格,理由是对方违反了销售代理协议,存在损害旅客权益的风险。
但到了4月21日上午,南航又恢复了去哪儿的代理资格,一场航司大战OTA平台的大戏,不到三天就落下了帷幕。
从南航发布的理由来看,这次之所以封杀去哪儿,似乎源于对方暗戳戳搞事,一些在去哪儿买过机票的网友,立刻看穿了事件真相。
网友小李告诉潘哥:“在去哪儿买了张东航机票,成都双流飞往北京大兴,支付了566元;一个月后,我在航旅纵横、东航官方App上查询,发现实际出票金额是490元,存在76元的差价。”
对此,小李向潘哥表示:“给去哪儿打了投诉电话后,客服表示这76元差价,是套餐中的旅行券价格;但我实际上只买了机票,是平台为了规避差价风险,将原本的机票价格,标注为旅行套餐(机票和旅行券)。”
另一边,网友小牛也告诉潘哥:“去哪儿买的深圳航空机票,西宁飞往深圳的航班,平台支付价格为1286元,航旅纵横上的价格是900元,两者差价为386元。”
与小李的遭遇一样,小牛的去哪儿订单页面,显示的也是套餐价格,他对此表示:“去哪儿说我买的是套餐,但我买的这个除了机票,其他的啥也没有啊。”
去哪儿通过文字游戏,将机票变成了旅行套餐,增加了网友们的维权难度;而这种阴阳机票价格的行为,也不止发生在去哪儿身上。
网友小林告诉潘哥:“飞猪上买的南航机票,平台购票金额是423元,航旅纵横上显示390元,两者差价33元,反馈后客服一直扯皮,我咬死要退一赔三,最后对方同意了。”
不仅如此,潘哥的两位同事,从北京出差前往上海,在同一趟行程的情况下,一位从智行App上花了668元订票,一位从携程上花了718元订票,两者差价为50元。
更令人感到诡异的是,这两人同时在各自App上,查询这段行程的剩余票数,前者显示还剩9张,后者则显示只剩2张。
到底该赔多少钱?
网友行程单上的票价,为何与实际支付金额不同?最普遍的一种情况,来自OTA平台的暗中加价。
除了前文所述的,用文字游戏的方式,将飞机票价变为旅行套餐外,各家OTA平台还有其他手段。
其一,是售卖里程积分票。
网友冰灵告诉潘哥:“通过去哪儿买了张国航机票,行程是从台北飞往香港,值机时被柜台告知,这张是里程积分机票,无法进行正常的里程登记。去哪儿想用补里程的方式解决,我要求不止补里程、还要补航段,还要对我退一赔三。”
其二,是私自修改旅客航程。
网友桃子告诉潘哥:“同程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利用我的个人信息,将我原有的机票退掉,出了一张同样行程,但舱位、票价不同的机票。我在平台支付的金额是3735元,行程单上的价格是3401元,两张票有668元的差价。事后联系东航客服,也证实了事件真实性。”
更为过分的是,有些OTA平台,还会改变旅客实际行程,给旅客带来更大的麻烦。
比如,网友雯雯表示:“在去哪儿购买的联程机票,行程从上海飞往马尔代夫马累,出票时发现第二程航班被改了,原本是第二天下午两点到,变成了第三天凌晨五点,黄金时间改成了红眼航班,中途多停留了15个小时。”
遭遇OTA平台暗算的旅客,该去哪里核对真实票价?
除了在航旅纵横App上,查询出票后的订单外,各家航司的官网、App,也能看到真实的票务信息。
如果旅客发现行程单上的信息,与OTA平台上的价格、航程等不符,则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要求:机票行程单价格,必须与消费者实付金额一致,否则构成违规,需要承担责任。
另一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若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即退还全部费用、并赔偿三倍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
不过,在证据确凿、需要赔偿时,OTA平台可能仍不老实,用障眼法蒙蔽维权旅客。
对此,网友小李告诉潘哥:“我在去哪儿支付了566元,差价是76元,最后平台赔了我495元,不知道是怎么计算的。”
网友小林也向潘哥表示:“飞猪给我的赔付是退一赔三,具体是退还33元差额、并赔偿差额的三倍,总计是132元。”
航司突围OTA平台
通过网友们的各种离奇遭遇,我们似乎不难看出,OTA平台在机票上动手脚,几乎已成行业惯例。
因为,依照大多数旅客的出行习惯,出票后可能不会仔细核对票价,OTA平台暗中做的手脚,很可能不会被人发现。
但是,南航此次封杀去哪儿,为何仅仅持续了三天?高高举起的惩罚大棒,最终为何会轻轻落下?
这似乎是因为,在机票销售渠道方面,航司容易被OTA平台卡脖子。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航司直销渠道占比,长期不足30%。
不过,为摆脱对OTA平台的依赖,各大航司也在寻找出路,一面联合抗敌、一面修炼内功,与OTA平台暗中掰手腕。
从联合抗敌的角度看,不久之前,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司,彼此之间开启机票互售,用户在自家的App上,也能买到其他航司的机票。
从修炼内功的角度看,各大航司逐渐将自家App,做成类似OTA平台的样子,用魔法打败魔法。
比如,中国国航App上,除了正常的售卖机票外,还推出了知音商城、机酒套餐、接送机等服务,让旅客可以通过一个App,解决出行时的全部需求。
同时,通过对会员体系的建立完善,旅客在航司官方购买机票,也可能享受到更多优惠,比OTA平台上的价格更低。
其实,面对航司试图突围的行动,OTA平台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平台优惠、机酒套餐等行为,同样能吸引一部分用户,帮他们忘掉之前的不快。
毕竟,行业上下游的企业,关于定价权的争夺,是个亘古不变的矛盾;航司与OTA平台的攻防战,后续也许还会有大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