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撑得起3500亿市值吗?
可以在这里做一个计算,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6倍左右,但是美国最主要的大健康玩家CVS Health市值却达到了900亿美金,这里存在不对称。
可以在这里做一个计算,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6倍左右,但是美国最主要的大健康玩家CVS Health市值却达到了900亿美金,这里存在不对称。
所以,京东健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陆玖财经
昨天一大早,就有朋友给陆玖财经发来炫耀,打中新股京东健康100股,股票代码6618,京东健康昨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据港交所公告,京东健康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265亿港元。
下午收盘,京东健康大涨55.85%,每股110港元;最新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京东家族在资本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京东早些年的架构重建,目前已经到了收获的阶段,京东健康率先上市后,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京东健康这一块业务到底能不能支撑的起3500亿港元的市值呢?有人说有泡沫,有人说泡沫会破灭,那么接下来,陆玖财经就从市场、团队、资本以及未来的潜力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分析一下这个生意。
市场:只解决痛点的逻辑
刘强东之前在一个演讲中,说过一段非常让人难忘的话——如果那个行业很完美,京东从里不碰,如果一个行业你发现太糟糕了,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可能性,京东一定会进去,用自己的商业模式解决问题,最后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京东健康成功登陆港交所,第一天获取55.85%的股价增长,就恰恰说明了东哥的这个理论,解决了痛点的生意一定是好生意,互联网没有入场之前,医疗行业处处是痛点。
看到这些痛点的不仅仅是京东,这个赛道的玩家还有很多,阿里、平安都是这个赛道里的巨无霸,大家都清晰的看到了同样的痛点。
什么痛点?其一,医疗水平发展不均匀,优质医疗资源无法触达更多用户;其二,数据碎片化,各地医疗数据都存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形成不了大数据优势;其三,就是采购不统一,跟药厂没有议价能力。
互联网的进入,可以把更多的优质医院通过互联网接入到系统中,让大家能够享受到的优质医疗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一个联动的病理分析库,让全国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数据分析的可能。
京东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因为京东在电商行业,有最完善的自建仓储和物流系统,能够最有效的把整个供应链管理起来,只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以上说的痛点,互联网都可以很快地解决。
在如何做大健康行业,刘强东坚定表示,京东健康不急于盈利,要解决行业痛点,更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更大价值。这也是疫情期间,京东健康第一时间为武汉援驰物资,解决数万名武汉慢病患者用药需求,解决1000多万用户在线问诊,赢得用户口碑的原因。
团队:辛利军这支团队行不行
京东健康是怎么诞生的?事实上是被刘强东逼出来的,在正式剥离这个业务之前,现任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团队在来回折腾了3年,反复的去泰州论证和沟通,最后才打造出今天的京东健康。
时间倒回6年前,京东刚刚开始尝试医疗健康业务,江苏泰州市的相关领导找到刘强东,这个段子媒体报道的非常多了,陆玖财经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查资料。
总之,当时刘强东前后派了两批人过去进行考察,第一批人回来论证的结果就是“政策没有,风险太大”,但是刘强东坚信自己在大健康行业看到了巨大的痛点,于是又派现任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去做了二次调研论证,结果还是“太难”。
刘强东给出的回复也很果断,“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会巨大,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于是,辛利军只好带着团队频繁去泰州考察、交流,这种频繁来回奔波持续了3年。
直到2017年7月,京东与泰州市的事儿有了结果,签署了合作,双方聚焦医药线上化商业模式的探索,京东因为这个合作逐渐成为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在线药品零售商。
而京东在大健康行业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个时间,因为刘强东对这个业务有更大的野心,他的价值观里,创业就应该做难而有价值的事情,这便是京东健康的雏形的背后故事。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辛利军被任命为京东健康的CEO, 辛利军是把自己和团队定位成创业者心态的,因为只有创业者才会看重长期利益。
就如何做健康业务这个问题,刘强东一直坚定地认为,干就要干的彻底,如果京东要进入健康产业,就要从零售体系剥离出来,按照医疗健康行业的规律来发展。
想要从医药零售跨越到医疗健康服务,这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因为医疗健康领域和零售的运营思路不一样,它是一个“非标准化”的领域,每家医院的系统、规则、对医生的管理都不一样。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离不开拓展线下医疗机构和线下医生,辛利军带着团队开始逐步去开展这项工作,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
资本:业务自我造血能力如何
也许是这个行业的痛点太明显,亦或者这个行业的确是刚需,目前这个赛道里的几个玩家都在快速发展,有些虽然在亏损,但是成长速度依旧惊人。
也就是说,原本被大家认为需要长线投资的事情,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自我造血,不再需要各自背后的爸爸们输血了。
能赚钱的生意,都是好生意,尤其在动辄需要烧五六年钱的互联网行业,更是难能可贵。
京东健康是京东旗下最后一个分拆出来的独角兽,在此之前有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最后分拆却最快上市,成绩斐然。
启动之初,京东健康获得了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京东集团、CPE中国基金、霸菱亚洲和中金资本等机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今年8月,京东健康获得超过9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高瓴资本投资超过8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总收入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88亿元;2017至2019年,公司经调整的盈利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和3.44亿元,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3.71亿元。
原本以为是需要长线投入的生意,结果变成了一个迅速盈利的奶牛业务,也就是说京东健康未来的市场扩张,自己是有能力在不烧钱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长远角度来看,京东健康作为医疗行业的一员,大幅度盈利的可能性并不会特别大,这毕竟是一个带有公益性的行业,规模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数据以及用户对于整个京东集团的意义,远远要大于账面上的利润。
潜力:下沉市场的巨大改造空间
“我来自农村,我有一个亲哥哥,比我大10岁,他在3岁的时候因为发烧然后打了青霉素因过敏导致了聋哑。我哥今年49岁,他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了46年。” 京东健康渠道创新部和药京采的业务负责人周新元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京东健康的未来想象空间,很大一部分会在下沉市场,因为京东整个集团的主战场都在城市,而下沉市场对于整个京东的战略意义非常大,电商下沉市场的王者拼多多目前在这一块并没有任何战略布局。
在广大的下沉市场,大家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大城市看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医疗不对称情况,一直存在。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分布密度东多西少,在一些偏远的西部地区,以及山区较多的西南地区,很多村庄人口稀少却位置偏远,这些地区的配套医疗一直存在跟不上的问题,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据陆玖财经了解到,目前在药品供应链这块也存在分散化的问题,由于仓储能力比较差,很多地区都存在药品短缺问题,一些地方还存在进货渠道五花八门,部分药品连基本的票据都没有。
针对医疗不平等的问题,京东健康引入更多线下三甲医院医生,让优质医疗资源触达到更多用户。截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目前已经超过6.8万名医生入驻,62%来自三甲医院,80%为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000万人。
对于供应链的问题,B2C起家的京东,整合供应链是看家本领。目前京东健康利用药京采通过供应链直达的模式,打通国内私人诊所以及村卫生室链路,为其提供更多、更专业的赋能服务。由京东健康一手打造的京东健康-联盟大药房,目前全国已发展至近50家,京东健康正在主力于把这一块业务变成一个看病和买药二合一的场景。
仓储方面,目前京东健康在全国有11个药品仓库以及230个其他非药仓库。
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AI大数据的分析,用SaaS系统与云端结合,将所有原本孤立的一个个诊所和村卫生室信息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帮助建立基层民众的电子健康档案。
陆玖财经从京东健康方面了解到,最终京东要建立基层民众电子档案,为基层医生提供管理工具。
综上所述,下沉市场医疗行业的痛点,将会是京东健康下一个巨大的发力点,也是潜力所在。
陆玖评论:3500亿港币仅仅是个开始
对比CVS Health市值900亿美金,京东健康未来发展还具有很大潜力。
CVS Health是美国的大健康行业巨头,其模式在美国早已经得到验证,而今天的京东健康拥有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以及非药物的泛健康类商品零售等业务,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互联网医疗版块主要围绕患者需求,开展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并结合京东的药品供应链优势,实现了“医+药”闭环。
也就是说,无论是CVS Health还是京东健康,在美国和中国都用自己的方式把商业模式走通了,但是京东健康用的是互联网手段,模式更轻,效率更高。
此外,市场也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就是中国的市场规模远远要大于美国,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未来老龄化的程度,以及交易规模。
所以说,京东健康在大健康行业的提前布局,绝对是一个基业长青的布局,互联网正在赋能健康行业,健康行业将是未来中国最朝阳的行业之一,这中间巨大的商机和客户关系,是其他领域不能产出的。
京东健康目前只走完了一小段路,在未来庞大的下沉市场面前,京东健康3500多亿港币的市值,仅仅只是一个开始。